《《 主治項目:全科全人的部定 #家庭醫學 專科醫師 》》

*《咳嗽》:原因有10種以上原因之精確診療。
*《常見感冒》:小兒、成人上呼吸道感染、鼻塞、鼻水、咽喉痛、打噴
嚏、頭痛、發燒。
*《耳鼻喉科》:耳鳴、中耳炎、鼻竇炎、耳痛、耳屎、沙啞、耳鼻喉癌
診斷。
*《皮膚科》:青春痘、皮癬、疥瘡、狼瘡、蟲咬、香港腳、帶狀泡疹
、汗皰疹、疣、雞眼、尖圭濕疣、皮蛇(帶狀皰疹)、濕疹、
下陰搔癢。
*《內兒科》:動脈硬化、胃酸過多、腹痛、發燒、頭痛、新陳代謝異常、
糖尿病、高血壓、 心臟病、肝炎、腸胃炎、胸痛、
頭暈、痔瘡血便、癌症診斷。
*《婦科》:更年期障礙、經痛。
*《泌尿科》:尿道炎、腎盂腎炎、膀胱炎、攝護腺腫大、膀胱過動症。
*《性病》:淋病、菜花、梅毒、泡疹、披衣菌、 性病特檢。
*《身心科》:失眠與睡眠失調、憂鬱症
*《健康檢查》:成人健檢、#超音波檢查、一般健檢、骨密檢查
*《特設》:減肥門診、耳鳴暈眩、外傷縫合、#外傷處置
抗癌門診、青春痘、青春防老

認識疲勞倦怠

「每個人都有不舒服的時候,生病時請先找家庭醫師。」
「疲勞倦怠」,這是一個以具有連續性醫療本質的「家庭醫學科醫師為主軸」(家庭醫師) 的疾病。
所有的症狀都有它的起因,尤其像疲勞、倦怠等普通的症狀,即暗示身體有需要保健的必要,需要做全人、全科評估
也就是說,如果把它看作是生病的症狀,還不如把它當作是為了不讓你生病所引起的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有的自覺症狀,就是「疲勞」、「倦怠」,覺得渾身無力,凡事都提不起勁兒,因程度差異,而有種種不同的情況。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沒有一種生活是完全沒有疲勞、倦怠感的。但是,疲勞、倦怠感等,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生病,因為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即使休息了,也不會完全好轉。
過度疲勞或運動過度,所引起的疲勞、倦怠,只要稍作休息,就可解決問題,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休息後還覺得比以前疲勞,或是覺得時間拖得較長,就會開始擔心是否生病了。
但是,會令人擔心的疲勞、倦怠,不一定都由疾病所引起;有時卻可能和疾病完全無關,這種區別駔適合由家庭醫師來診斷。
不是因生病而引起的疲勞、倦怠的現象,這就表示在生活上有了不協調的地方,所以,自己就表示在生活上有了不協調的地方,所以,自己必須先改善生活的態度。為什麼會有疲勞、倦怠等症狀,這就是一種身心有病的警告信號。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疲勞倦怠Q&A

Q:非導因於器質性疾病(organic disease)引起的「疲勞」、「倦怠」有哪些?
A: 下面所舉的例子都不是疾病,但如果長期演變下去,也會變成疾病,所以,我們的身體才以「疲勞」、「倦怠」等信號,來要求你改善生活的態度。
了解這一點,再考慮「屬於疾病症狀的疲勞」。「以下,我們先列舉幾個在現代生活中,會造成疲勞、倦怠的原因。
(1) 運動不足
(2) 缺乏休息‧睡眠不足
(3) 過勞
(4) 不規律極端的勞動方法
(5) 肥胖
(6) 營養和飲食生活的失調
(7) 精神的壓抑
(8) 環境不良
(9) 眼睛疲勞
(10) 生理變換期
(11) 老化現象
(12) 體質性的反應

Q:導因於器質性疾病(organic disease)引起的「疲勞」、「倦怠」有哪些?
A:和全身的「疲勞」、「倦怠」有密切關係的疾病
發燒之前,常常會有疲勞、倦怠的現象。在急性疾病中,疲勞、倦怠、乏力感等等,都是常見的症狀。
慢性疾病初期雖沒有顯著症狀,但都會出現疲勞、倦怠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一般疾病常有的症狀,在此列舉若干特殊例子以說明之。
1.貧血
2.腸胃病
3.糖尿病
4.肝病
5.甲狀腺疾病
6.腎上腺疾病
7.慢性關節風濕症
8.肺結核
9.營養失調
10.身心症及其他精神障礙
憂鬱症、神經質、身心症、歇斯底里症、酒精中毒…。
11.惡性腫瘍或白血病
12.其他:
酒精中毒、各類中毒(如麻醉藥、安眠藥、鉛毒等)在疾病治療的疲勞、倦怠

Q:我「疲勞」、「倦怠」首先建議看什麼科呢?
A: 建議先看家庭醫學科。因為「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的養成,除了在醫院各科接受嚴格訓練外,並加上社區醫療的精神,與一般以「器官面相」為主的專科醫師不同。
家醫科的訓練強調的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全科、全隊、全程,從身心靈的角度來替病人解決問題。而「疲勞」、「倦怠」的原因非常的跨科且複雜,正好符合家庭醫學科的全科精神,最適合做健康評估與診療與連續性追蹤。所以家庭醫學科醫師是最佳的家庭醫師。
令人不快的疲勞、倦怠感,即使非起因於器官疾病,但是這對健康者的保健,是很重要的。何況,對接受慢性疾病治療的病患而言,是生活上一項非常值得重視的課題。
尤其長期接受治療的患者,每天的生活要遵照家庭醫師指示為佳。有不明瞭的地方,更要積極地請示家庭醫師。
尤其是一面工作,一面接受治療的患者,更需及早找家庭醫師商量解決。因為,不舒服的倦怠感,將會影響到病情的惡化。

Q:一般人因工作過量而疲勞時應如何應對?
A:工作過量而疲勞時,對健康的人來說,只要稍事休息即可恢復。但對一個病人而言,就比較困難,是否需要限制工作量或改變生活的方式,必須和家庭醫師商量。
如果自己妄下判斷,而隨便加以處理,有時反而加重病情。
因此,對生活多作反固然是好事,至於該怎麼做,這個結論仍應該由醫師來決定。

認識疲勞倦怠

認識食慾亢進

平常我們都認為有食慾是健康的象徵,那並不只是表示身體健康,也是精神良好的表示。人的食慾受大腦中的下視丘所調控,其神經元大部份受制於血清素的活化與否,其中以AGRP(英語:agouti-related peptide,AGRP)及神經肽Y(英語:neuropeptide Y,NPY)影響最大。
所以,只要沒有心身症、肥胖症或生活上的變化,有了食慾過強的現象也不用擔心。即使,食慾跟一個人消化系統的吸收以及身理上消耗有很一定關係 ;不過,假如食慾上升讓人感到有異常「亢進」的感覺,最好到先到家醫科做好全人全科的系統評估。本診所與台大醫院之「星月計畫」長期合作,已建立良好的照會雙向轉診系統,請善加利用。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食慾亢進Q&A

Q:有什麼疾病會引起食慾亢進?
A: 糖尿病、凸眼性甲狀腺腫、腦部的疾病
、精神障礙、十二指腸發炎或潰瘍、胰臟腫瘤或潰瘍。

Q:糖尿病會引起食慾亢進嗎?
A: 會!嚴重的糖尿病,有喉嚨乾燥、疲勞、尿量增多的現象。吃的多、喝得多、尿的多,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症狀。所以又稱「三多病」。又因為食慾良好,所以食量大增而肥胖。但是,如果食量好卻反而消瘦,這就必須留意了。此時驗尿是最好的方法。

Q:甲狀腺亢進會引起食慾亢進嗎?
A:會!
甲狀腺腫大時,喉嚨看起來特別粗大,且有心悸的現象,眼睛看起來也特別凸出。但是,甲狀腺腫的初期並不一定有此症狀出現。
此時食量大增,但是吃再多也不會胖。芝蔴小事就會心悸、流汗,有時手會發抖。這種現象女性較多,必須接受精密的基礎代謝檢查。

Q:腦部疾病會引起食慾亢進嗎?
A:會!
如果曾經有意識不明、目眩、頭痛的現象,而食慾卻異常的好,這時就必須密切注意,最好到家醫科做好全人評估後,照會精神內科或腦神經科。本診所與台大醫院之「星月計畫」長期合作,已建立良好的轉診系統,請善加利用。

Q:神經或精神障礙會引起食慾亢進嗎?
A: 會!
性格和行動有異常時,往往是不正常的食慾所造成的心病症狀。最好到先到家醫科做好全人評估後,照會精神科或腦神經科。本診所與台大醫院之「星月計畫」長期合作,已建立良好的轉診照會系統,請善加利用。

Q:消化性潰瘍會引起食慾亢進嗎?
A:會!
十二指腸發炎或潰瘍會引起食慾上升。由於生活過於忙碌,很多人都有食量異常的現象。
通常我們都認為那是胃的活動良好之故。但是,如有腸胃疼痛------特別是空腹的疼痛,或飯後不久又有饑餓感,就應該注意是否是潰瘍,而應早日找家庭醫師求醫。


Q:胰臟潰瘍或腫瘤(insulinoma)也會引起食慾亢進嗎?
A:會!
稍微空腹就有不快感、目眩、發抖,而不能不吃東西。這是因為胰臟潰瘍使得胰島素分泌過多(insulin secreting elevation),大小1~2公分,病程緩慢,需用精密的超音波、CT或 MRI診斷定位切除。insulinoma造成血糖降低誘發而食慾的少見疾病,年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一。
接受血糖檢查,發現血糖異常的低,這和糖尿病的現象正好相反

認識食慾亢進

認識食慾降低

如果說食慾良好是健康的象徵。那麼,食慾降低不就是健康受損的信號?確實地,食慾減低是有原因的。有時候是疾病所導致,有時候卻是生活的不協調所引起的。

如心情不安就難以下嚥,夏天天氣太熱或疲勞過度就吃不下飯。有的人平常食慾良好,一到假日卻了無食慾,這大概是生活突然的改變或運動不足之故。

反之,也有人一到假日就食慾大增,而平常卻毫無食慾。很明顯地,這是因為工作過度勞累,精神緊張所致。身體有了疾病,當然食慾就不能像健康時那麼良好。除了上述的少數疾病會引起食慾的異常亢進外,大部分的疾病都會導致食慾降低。

尤其是,會引起噁心、嘔吐的疾病,都有食慾減低的傾向。不過,如果長期連續的食慾不振,就必須尋求解除精神抑壓的方法。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食慾降低Q&A

Q:哪些是生活身心狀況不佳引起的食慾減低?
A:
1.心理反覆焦慮:
有了食慾,亦即有空腹感,是受了腦部食慾中樞的刺激所引起的。如果這個部位有了疾病,傳達刺激之訊息也會減弱。有時純粹是生活上的原因,空腹感亦會減弱。

食慾不振,使人有健康欠佳之感;也有人因有此焦慮,而導致食慾更為不振。此時,胃腸的功能會降低,整個人變得毫無生氣;病情加重的結果,食慾則更為減低。如此惡性循環,即使胃腸沒有病變,卻覺得胃腸很不舒服。去接受胃部內視鏡檢查,看到胃發炎或潰瘍的現象,而更加煩惱。所以,食慾不振和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

2.生活不規律:
如果能察覺自己食慾的良好與否,和生活規律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即使是沒有食慾,也不至於影響體重的減輕。

食慾是隨著生活而變化。生活上發生不規律的問題,食慾不振也應運而生。因便祕所引起的食慾不振也是相同的道理。當然,休養不足、過度疲勞、運動不足、不適的環境也要加以考慮。

此外,食慾不振也是女性孕吐的一種症狀。
不論如何,體重的變化與健康有密切的關係,故要定期測量。

認識食慾降低

認識腹痛

一般之感染、內在疾病、傷風、便祕、飲食過量,或因運動而引起的腹痛,多數人都曾經驗過;腹痛可說是一種極普通的疾病。女性由於月經而引起的腹痛,名生理痛,這種例子非常多。
有些小孩即使不是腹痛,或因身體不舒服,他也捧著肚子叫痛;可見在小孩眼中看來,腹痛是一種表示身體不舒服的代名詞。
在腹腔內有各種的臟器,其中不管那一個發生病變,都會產生腹痛的現象。大部分人所經驗的腹痛,多半是在生理的範圍內;或許也是一種嚴重病變的徵兆;尤其是突發性劇烈疼痛,因而陷於休克狀態時,那就很嚴重了。
但是,腹痛的厲害程度,並不能代表病情的輕重。輕劇的腹痛不容忽視,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患此症狀者,必須多加小心。相反的,也有長期的腹痛,卻和疾病無關。
腹部劇烈疼痛時,當然需要及早求醫治療。但是,由於腹痛的原因很難正確診斷出來,所以應該儘量詳細地向醫生描述症狀會及發病經過,以作為診斷的參考。
除了便祕、食量過多、月經所引起的腹痛外,如果其他地方稍有疑問,無法確定時,不宜妄下斷語,應該學習如何向家庭醫師醫師講述自己的病狀。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腹痛Q&A

Q: 常見急性腹痛原因有哪些?
A: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闌尾炎裂、急性膽囊炎、輸卵管扭曲、腫瘤破裂、卵巢破裂、急性泌尿道結石阻塞、膽結石、急性腸阻塞、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穿孔、急性胰臟炎、子宮外孕、卵巢囊腫瘤、心肌梗塞、腸痙攣(抽筋)、腹部創傷、食入毒物或吞入異物。

Q: 腹痛的部位常見哪些部位?
A:腹痛有時是整個腹部痛,有時侷限在某一部位,範圍很不易確定;似乎在下腹部一帶,有時又像在闌尾的部位,有時卻像在特定的某一點,有時痛的位置又會上下左右移動,有時甚至是好幾個地方同時痛起來。
腹痛有時也會蔓延到背部或腰部、腿部、胸部、手腕等部位。痛的部位不見得是病因,但都可作為診斷時的參考。

Q: 腹痛有不同程度嗎?
A:假如痛得連話也說不出來,別人便很容易了解你的情況;但是輕微的疼痛,卻很難表達出來。或者你可以說是,有點抽痛。
或說,不做什麼,光靜靜坐著也會痛;或說,動一下就會痛,或因姿勢、動作的變化而引起疼痛,或不定期、斷續地痛等,這樣具體的描述是很有用的。或說,還可以支撐著工作,或說不躺下來就不行等等,這些都是一種表達的方式。


Q: 腹痛有時續性、特性或長短性嗎?
A:大約從什麼時候開始,忽然陣痛或慢慢痛起來;慢慢惡化或最近忽然惡化,或沒多大變化,或漸趨好轉等,是鈍痛、銳痛、壓痛、觸痛、麻痛、灼痛、刺痛、割痛、脹痛、咬痛、痠麻痛…。痛一次持續多久、一天幾次痛、何時好發、是否一整天痛、是否只有固定時段痛、是否與特殊動作有關才痛….。這些說明都是很重要的。
腹痛發作時,起因是什麼?這個問題也需要考慮。是因感冒而引起;或因疲勞過度引起,這都是表明病情的方法。

Q: 腹痛和食物有關嗎?
A:從胃開始,經過小腸、大腸,直達肛門的消化器官,以及和它有關的肝、膽、胰等內臟,是最容易引起腹痛的器官。所以,食物問題是我們必須注意的一點。空腹時會感到疼痛,有人稱之為「空腹痛」。有時是吃完東西,馬上疼痛,有時是過了一陣子才痛起來。
痛的現象和飲食有一定的關係,尤其對於要診斷發病部位是在胃、十二指腸或膽道、膽囊等的那一個部位,是很重要的依據。
腹痛有時是因為飲食不定時而引起,有時是因為情緒不好,不能愉快地用餐而引起。尤其小孩在吃飯的時候,如果被父母責罵,因而引起腹痛,這就是受了心理因素的影響。
腹痛時應該想到,是吃了什麼東西?是吃了不易消化或不潔之物?或是吃了不習慣的東西?這些問題都值得確實檢討。
暴飲暴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平常是否飲食過量或過於偏食?例如專吃油脂多的或油性大的,只吃肉或愛吃鹹的等等。這些問題也值得三思。
當然,酒精之類的飲料也不能忽視,同時,除了飲料良外的飲食習慣,也是一大問題。

Q: 腹痛和排便有關嗎?
A:下痢、便祕是引起腹痛的直接原因,和排便有很重要的關係。有時,既沒下痢,也沒有便祕,可是排便時卻有不適之感,或發現有很多脹氣。
大便本身是否不正常也是一大問題,是很黑或帶血絲,或有不正常的臭味等,這些都必須注意。


Q: 腹痛和月經有關嗎?
A:女性引起腹痛的危險病例有流產和子宮外孕。懷孕後,予經就會中止,但很多人沒有注意,以為是月經不順所造成。
如果有懷孕的可能時,必須注意是否有流產或子宮外孕的現象,才能避免延誤醫治的時間。尤其有時腹痛並不太劇烈,更要多加注意,以免造成憾事。

Q: 腹痛和排尿有關嗎?
A:腹痛假使和膀胱、尿管、腎臟這些泌尿器官有關時,排尿便會出現異常,尤其在腿部的劇烈疼痛,更要注意。尿的顏色、濃度等,都必須加以觀察。
排尿異常時,不妨把排出的尿水留下,提供給家庭醫師檢查時作為參考。

Q: 腹痛和吃藥有關嗎?
A:除了腹痛的症狀,其他是否還有什麼症狀,這對於診斷上是很重要的參考。突發性的腹痛,會有嘔吐、吐氣、下痢或發燒的現象。長期的腹痛,則有消瘦、疲勞、目眩等等症狀。
又,急慢性疾病因長期服用藥物,有時候也是導致腹痛的原因。所以,假使是醫生開的藥方,必須告訴醫生你服藥的情形;假使是自己服用成藥,要暫時停止,且把詳細情形告訴醫生。

Q: 腹痛和工作有關嗎?
A:在寒冷、振動的工作環境中,因工作時的姿勢,或因常接觸有害的物質,都可能引起腹痛;必須特別檢討這一點,也許就是因為職業病,而引起腹痛。

認識腹痛

認識頭痛(加述:偏頭痛)

壹: <<一般頭痛>>
頭痛(headache)的病人在描述病情的時候,或許有資訊上的重疊。幾乎身體的是一個系統他都會產生頭痛的現象,但是專業的醫師診療時,會以病史及理學檢查來問診。「每個人都有不舒服的時候,生病時請找家庭醫師」。尤其這是全科全人評估的疾病,建議請先找家庭醫師,以策周延。

頭痛(headache)此症狀經由病人的主觀描述,大不相同,而且內容五花八門。所以是一個常令人混淆名詞。
頭痛(headache),是分布範圍在頭部、頸部或肩膊疼痛。 病人在描述頭痛時常常會有多種口語,將頸部或肩部的疼痛也含其中。專業的家庭醫師在做鑑別診斷時,會利用病人主述配合問診等理學檢查找到原因。
病人在描述頭暈跟頭痛的時候最大的不同就是,病人能夠很清楚的描述他頭部的痛是:壓痛、鈍痛、擠痛、割痛、錐痛、刺痛、炸開痛、燙痛的感覺。
但是頭暈的情況,他們卻不會有這樣的描述。他們會覺得,注意力無法集中、精神會比較散漫、雙眼好會覺得無電的複視、而且專注力會下降很多,整個「氣」上不來、尤其走路或許會有像喝酒醉的這種晃動感覺,有人像坐船一樣、天旋地轉,有人的暈卻不會「晃動」。
醫師再作判定的時候不會太困難去了解,他是來自於系統性的頭痛或者是來自於局部性引起的頭痛現象。且頭痛的部分通常都是以鈍痛、沉痛、晃痛、炸痛、收縮痛、刺痛、錐痛為主要的描述。


貳: <<偏頭痛>>
偏頭痛雖然原因不明,治偏頭痛,在頭痛的病因診斷中,是被獨立出來的。
但和精神的高度緊張有很深的關係;故而,愈是高壓力之工作與生活者、憂鬱者或躁悶者,就愈不易根治。因此有人會於憂鬱、焦慮、失眠後發病,偏頭痛很少持續發病,也不至於威脅到生命,即使復發,也「可以控制」。當發作時候,只要遵從醫師的指示,服用藥劑,就不需太掛慮復發時該如何處置。神經質(「神經太細條」) 較強的人,情緒起伏較大的人、更年期的人,比較容易得到這種疾病,有此人則有遺傳的傾向。

偏頭痛顧名思義,即指頭部的半邊有疼痛的症狀,一般言偏頭痛的症狀都是突發的。

偏頭痛有許多種類及形態,不出下列數種 :
偏頭痛第1個症狀是眼睛感覺到模糊、覺得刺眼;嚴重時,會感到有閃光的影子在視線中通過,此時,其他的影像會消失,這個現象稱為閃輝性暗號。
偏頭痛第2個症狀是頭的半邊部分,就會開始像脈搏般劇烈的抽痛。
偏頭痛第3個症狀是隨著疼痛,也有人會產生嘔吐感及目眩感,甚至併發下痢、腹痛,症狀各有不同,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另一邊。
*偏頭痛確實很不好受,最少也要幾小時才能恢復,有時還會持續二、三天。因此,許多人會變得憂鬱、躁悶。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頭痛Q&A

Q:頭痛與許多身體系統或器官有關係嗎?
A:是! 以下就相關做描述。頭痛導因很多,與我們身體系統來做分析,大都有關係。也就是說幾乎身體的是一個系統他都會產生頭痛的現象,以下就系統可能產生頭痛的可能原因做一個解說。這是全科全人評估的疾病,建議先找家庭醫師,以策周延。

Q: 頭痛與血液循環系統有關係嗎?
A:有關係! 以循環系統所產生的頭痛而言,有高血壓、高血壓行腦震盪、血壓驟降、吃血管擴張劑等等。是以血管的急速擴張跟用藥都有可能造成頭痛的現象。血壓的上升跟下降因為造成了血管外地管壁神經的拉扯造成血管突然地受到了擴張、導致神經放電,造成了局部神經傳導至大腦皮層引起引起血管張力型頭痛。

Q: 頭痛與呼吸系統有關係嗎?
A: 有關係! 呼吸系統也會引起頭痛。例如說急促的咳嗽引起橫膈膜的急速下降及血管這時候經由肺動脈的擴張跟收縮變化,拉扯到附近的交感神經,引起激烈反應引起會造成的頭痛。
廣義來說,我們耳鼻喉的部分,血循異常的悶脹現象,諸如:鼻竇炎、副鼻竇炎、鼻子結構異常、耳鼻咽喉腫瘤、癌症、扁桃腺肥大、中耳炎等等,另外跟上呼吸道的感染、傷風感冒等等,都有可能引起頭痛的現象。

Q: 頭痛與消化系統有關係嗎?
A: 有關係! 消化系統的引起的頭痛:消化系統引起的頭痛最常見的就是,具有自律神經失調,造成交感跟副交感神經所造成的一種身心現象的反應。或者白天睡眠不好晚上卻精神特別好,引起了白天應該有的自律神經反應卻一到晚上的這個反應和諧失調,造成血管張力的不平衡,引起的頭痛。這種情況常見胃痙攣、腸抽筋,的病人有合併的症狀。
廣義的消化系統是包括牙科的這方面,那麼在牙痛,拉扯到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 pain)以及齒槽神經(alveolar nerve)也都會引起有頭痛的感覺。所以要刻意的頭痛是令人困擾的而且急促的。

Q: 頭痛與神經系統有關係嗎?
A: 有關係!神經系統的病變引起的頭痛非常常見。譬如:腦膜炎、網膜血管突然的擴張造成腦壓突然上升、腦動脈硬化或動脈憩室造成血管破裂腦室填塞、眼睛疲勞、青光眼、癲癇、高山症、腦腫瘍、各種中毒(一氧化碳、瓦斯、藥品等)、腦膜炎、頭蓋內血腫、高血壓腦症、蜘蛛膜下出血等等,都會造成頭痛。其他:腦袋內血腫或者高血壓危症或者頭部外傷顱內出血或者蜘蛛網上或下的出血,也都會造成頭痛。困擾的神經痛的部分另外還包括了三叉神經痛、後頸的肌肉神經痛等等也都是神經病變手引起的頭痛。青光眼視神經疼痛,也會有異常頭痛。
有種罕見的頭痛叫做「pseudotumor cerebrum 」這種案例非常的少,血壓會非常高,原因不明,頭痛欲裂,這時候可以發現大腦CT裡面腦室充分被壓縮。若危及生命則是有必須要「做放脊髓液」的處理。

Q: 頭痛與排泄系統有關係嗎?
A: 有關係! 基本上排泄系統所引起的一些頭痛的機會並不高。除非他有感染性的問題造成一些菌血與敗血的現象的現象,全身性的血液或腦膜炎併變,或血管有細菌的感染才會造成頭痛的現象。

Q: 頭痛與骨骼肌肉系統有關係嗎?
A: 有關係! 除外傷外,骨骼系統會造成頭痛基本上骨裂、頭骨骨癌外傷型顱骨傷害,或者因為癌症轉移所引起的頭的現象,若是結核菌的感染造成大腦壓迫,引起腦積水也會引起頭痛。五十肩、頸部脊椎症、頸肩腕障礙。

Q:皮膚系統會引起頭痛嗎?
A: 有關係!例如帶狀皰疹神經性針刺觸電痛。
(詳見本診所專門網頁「帶狀泡疹門診」
https://www.holkee.com/erwinlin2000skin3 )

Q:婦科會引起頭痛嗎?
A:女性的生殖系統婦科的問題,例如:停經、經前經後症候群、及更年期障礙等等。月經的誘導反應也會造成頭痛的現象,尤其常在年輕女性有之。

Q:那些「非器質疾病」會引起頭痛呢?
A:有生活不規律、生活作息異常、身心症、緊張、憂鬱、神經衰弱、焦躁的心理、歇斯底里症、不正常的嗜好、喝酒、咖啡、運動方式及休息方式調整不當、食衣住行育樂失調。睡眠的姿勢失調、心理障礙及壓迫感、消化系統異常(如便祕、)及環境的干擾(如:噪音的污染及空屋的污染、身心的疲勞、心理抵抗力的下降。等等都有關係。

認識頭痛

認識胸痛胸悶

在體內,胸部因為有心、肺,所以讓人覺得和生命息息相關,是全身最重要的部位。不管在那一部位,那一個臟器,只要發生問題,都是很重大的問題。所以胸痛一發生,就很容易使人不安。
胸痛中最危險的是由心肌梗塞所引起的。它的疼痛十分劇烈,對生命的威脅很大,也有只發作一次就喪生的病例。
不過,胸痛也有一些並不太嚴重的例子,因此心理亦不需過於不安。有時胸脇苦滿,也會說是胸痛;甚至,把神經痛誤以為是胸痛。
胸痛的原因很多,但有不少因無很明顯的症狀,故很難找出真正的病因。
若不了解有很多胸痛和疾病無關的話,便很容易產生不安的情緒;有人因此而得到心臟神經痛或肺癌的恐懼症。
所以除了要知道引起胸痛的原因外,對於不是由疾病引起的胸痛亦值得重視。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胸痛胸悶Q&A

Q:胸痛的原因有哪些?
A: 心臟方面的疾病、肺與氣管方面的疾病、肌肉痛、骨痛、神經痛、其他身體器官或心理疾病。

Q:什麼是心臟引起胸痛疾病的原因?
A:胸部中央似乎已被「石頭壓到」的沉重感或忽然被緊壓縮住般,有心臟驟停之感,稱之為狹心發作,一般稱為狹心症。嚴格地說,有狹心症和心肌塞兩種情況。
心臟引起的胸痛,大多數是狹心症和心肌梗塞,至於心包膜炎(英语:Pericarditis),則是一種特殊狀況,很少發生。
又,心臟本身沒有任何異常,但由於心理因素而引起類似狹心症的劇痛,如精神神經症,這不屬心臟方面的疾病,而是對心臟產生不安的心理疾病。
心臟疾病中,還有所謂的心臟瓣膜症,但它所引起的胸痛並不是很劇烈;因為,它的主要症狀並不在此。

Q:什麼是肺與氣管方面的疾病引起胸痛的原因?
A: 大多數的人只要胸部發痛,就會聯想到是肺部的疾病,尤其擔心是患了肺結核或肺癌。但一般來說,肺部並沒有感覺疼痛的神經,故由肺引起的疾病,大多是不可能成為胸痛的原因。
所以即使因為結核而造成很大的洞,或肺癌漫延到如雞蛋般大時,多數人仍然不會感到胸痛。可是,由於病變部位的關係,在病發初期有時也會引起胸痛。這是因為病變發生的部位靠近肺門(hilus of lung),或者是影響到肋膜(胸膜)的時候。另外,間接的影響也會引起胸痛。

Q:在肺門(hilus of lung)引發的胸痛有哪些?
A:.此處平常會引起胸痛,常是在支氣管發炎,或咳嗽很嚴重時;因為,支氣管發炎會影響胸部正中央,而產生疼痛。同樣的,肺炎、肺化膿症、肺結核等,如果病況強烈影響到肺部的進口附近,也會引起胸痛。
吸進異物,塞住支氣管時,也會引起同樣的胸痛。特殊的病例之一為肺梗塞。這是由肺動脈阻塞所造成,有呼吸困難及咳嗽的現象產生,胸骨的下部也會引起劇痛。

Q:在肋膜疾病也會引發的胸痛嗎?
A:被稱為肋膜的膜是包住肺葉及其外側,並從內面貼在胸廓的兩張重疊的薄膜。其中內側的肋膜和肺部一樣,沒有感覺疼痛的神經,但是外側的肋膜就會感到強烈的疼痛。
肋膜炎發作時,引起胸痛的主要原因,便是病變部位波及肋膜之故。
又,兩張肋膜間會漏出空氣,謂為自然氣胸,也多少會引起胸痛。
同理,肺部的疾病如果影響到肋膜時,肋膜受到刺激,也會引起胸痛。

Q:感冒咳嗽也會引發的胸痛嗎?
A:會!感冒咳嗽很厲害的話,有時會覺得胸部被壓迫而疼痛。也有人是深呼吸時,會覺得胸口疼痛,這是因為咳嗽而引起的肌肉痛。
所以,會產生咳嗽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胸痛;只要原有的疾病治癒,不久胸痛便自然消除。

Q:什麼是肌肉疾病引起胸痛的原因?
A:咳嗽時所併發的肌肉痛,並不是肌肉本身的疾病。但,在胸痛中,肌肉痛所占的比例相當高。
例如,肌肉中一部分較細的纖維斷裂而引起的肌炎,就會以此為中心而產生胸痛。有時是在某種動作或某種姿勢時,感到疼痛;有時是持續性的疼痛,或者接觸到特定的部位,才感到劇痛。

Q:什麼是骨頭疾病引起胸痛的原因?
A:胸部中央有胸骨,胸痛連接鎖骨及肋骨。故這些骨頭如果發生任何異常,就會造成胸痛。一般來說,骨頭本身很少引起疾病,大多數是因受傷而引起。
起因於特殊動作或運動滑倒的傷害,有時會造成肋骨骨折或小挫傷;年紀較大的人,甚至在擠車時也會發生。

Q:什麼是神經方面的疾病引起胸痛的原因?
A:神經痛是否能成為一個單獨的病例,是大家爭論已久的問題。許多人找不到真正胸痛的原因,便歸咎到神經痛,以此來診斷治療,因而治癒者也不少。
胸痛常被認為是肋間神經痛,如果不是起因於發炎、變形、腫瘤等,只要疼痛消失了,是無需太掛慮的。
病因明顯的神經痛,比較常見的是帶狀疱疹,順著肋骨(也就是和肋間神經一致)在皮膚上形成小疱,所以很容易診斷。

Q:什麼是其他器官疾病所引起胸痛的原因?
A:胸部中央,也就是左右兩肺的中間部分,分布有氣管、食道,及粗的血管、神經等,這些部位可說是人體的幹道,稱之為縱膈。
肺有時會發生各種的病變,比較嚴重的有解離性大動脈瘤、食道癌,還有縱膈腫瘤,均是引起胸痛的原因。此外,尚有一個特殊的病例,即橫膈膜疝氣。
胸痛的原因不一定來自胸部,有人把心肌梗塞的胸痛當成腹痛;相反的,也有人把腹痛及腹部的異常誤認為胸痛。其實,胃、肝、膽、胰臟、腸等部位的疼痛,有時也會被誤認為是胸痛。而在胸部上方的疼痛,有時是由脖子、肩骨、關節、肌肉所引起。

Q:心理或「非器官」的疾病也會引起胸痛嗎?
A:過於鬱悶,或為煩惱所苦的人,我們有時會說那些人是胸痛,這種說法並不只是空穴來風。心中有了煩惱,持續太久的話,因苦悶而造成胸口疼痛,是很自然的現象,正如心理上的原因也會引起頭痛一樣。
興奮或過度緊張時,會造成呼吸急促;和呼吸有關的肌肉(呼吸肌)要是太疼勞時,就會覺得疼痛;如果你大聲講話或唱歌,同樣也會發生這種現象。偶而運動,或從事不習慣的工作時,也可能引起胸部的肌肉痛。睡姿不良或宿醉,也會引起肌肉痛,像這種單純的原因所引起的胸痛相當多,必須多加注意。
因宿疾影響而引起的胸痛,其中有肋膜炎一項。它就像傷口的後遺症般,並非馬上發作;唯在疲勞時,才會產生病變。
諸如此類,因為一點身心的疲勞,或身體不適,胸痛就會像拉警報般,開始疼痛起來。這和其他的症狀一樣,心理因素也是造成胸痛的原因之一。
譬如,照胸部X先時,有可疑的陰影;或做心電圖時,有一點異常,經醫生指明必須再做複檢時,在未檢查出結果的那段期間,就會一直有胸痛的錯覺;到最後,被宣布胸部正常時,胸痛也跟著消除了。
體質敏感的人,或生性敏感的人,他們的反應實在非常微妙。

認識胸痛

水腫浮腫

人體內有65%是水分。血液、淋巴液中,也占有大部分的水分,其他在細胞和組織之間,也有身體所必須的水分。為了發揮身體的正常功能所需要的水分,有時在分布上會發生不正常的現象,浮腫就是其中一例。水腫浮腫,一般較常見於老年人、產婦身上,手術後、療養後、長期臥病等情況;腳部浮腫時,都可能是血管內容易滲出水分的緣故。
水腫浮腫因為與許多器官相關,因此建議先找家庭醫師做第一線鑑別診斷評估後,再做必要的追蹤與照會或治療。

因血管和淋巴管滲出過多的水分,而滲進周圍的組織內,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浮腫。亦即在「組織之細胞之間」水分增多,即呈現水腫的狀態。
浮腫在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但最常見的是腳和臉。
發生浮腫的現象時,腳和臉都有滯重感;嚴重的,表面一看即知,輕微的,有時候則看不出來。
在顯著浮腫處,用手指用力壓,放手後暫時凹下去的話,就是浮腫。當然,這種情形如果愈明顯,就表示情況愈嚴重。最明顯的部位是在硬骨上。例如,臉部是在額頭上,腳部是在脛骨上;這些地方最容易判斷是否有浮腫的現象。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水腫浮腫Q&A

Q:水腫浮腫的種類有哪些?
A: 水腫浮腫的原因有很多,分為全身性的,或局部性的。
(1).全身性的稱為「全身性水腫浮腫」:
引起水腫浮腫的代表性疾病有:腎臟病、心臟病。兩者都會引起全身性浮腫。腎臟病初期,浮腫都發生在臉上;而心臟病在輕微時並不明顯,嚴重時在腳部則有浮腫現象。
其他會引起「全身性水腫浮腫」的疾病,如肝病、營養失調原,亦可能導致全身性水腫浮腫。
(2).發生在身體某一部位的浮腫,稱為「局部性水腫浮腫」:
有靜脈炎、淋巴管炎、血管運動神經性浮腫等。除了因為血管或淋巴管的障礙以外,還有由肌炎、蜂窩組織炎或皮膚病(濕疹、蕁麻疹)所引起的。
(3)特定組織器官的水腫浮腫:
a.有一種是在腹內積水,稱為「腹水」。尤其是肝硬化時,因為肝臟的血液不正常,不能進入肝臟血液中的水分,便從血管滲出,擠在腹腔內。這種情形和在組織內積水,雖略有差異,但仍屬浮腫的一種。
b.同樣的,在關節內的積水,也稱水腫浮腫。內臟的積水,在肺部為肺水腫浮腫,在腦部為腦水腫浮腫。
c.另外,尚有一種因甲狀腺機能衰退而引起的特殊情形,稱「黏液水腫」,在臉部和手腳部位會發生水腫浮腫現象。在這種情形下,即使用手指用力加壓,皮膚也不會凹下去。但黏液水腫,會有其他特殊的症狀出現,所以,醫病雙方不要只顧慮水腫浮腫的問題。
總之,不只是腎和心臟的病因才會引起水腫浮腫,就是關係到其他各類的疾病,也可能有水腫浮腫的症狀出現。

Q: 水腫浮腫表示生病了嗎?
A:水腫浮腫並不一定表示生病,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許多浮腫是和疾病無關的。吃太油、太鹹都會導致體內的鈉、鉀離子失衡,讓體內水分滯留。
其他水腫原因,包含需久站久坐的行業(外科醫師、空姐、老師、工人、廚師、護理人員…),也可能因靜脈曲張導致水腫。 若長途搭飛機,下肢靜脈血液因久坐,下肢肌肉未協助擠壓下肢靜脈血液力回流心臟,而造成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這類水腫通常只要活動一下就可恢復。嚴重者,造成下肢靜脈血栓,稱為「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Q: 腎臟病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 會!!
成年人所患的腎臟病中,容易引起浮腫的是腎病變症候羣(nephrotic syndrome)。它不是單獨的疾病,而是由種種原因引起的。所以,多少都會出現浮腫。病況嚴重時,會引起一種因腹水而導致的全身性浮腫。
急性腎炎初期症狀像感冒,以後,早上起來會發現臉部突然浮腫。這種病例發生在小孩身上較多;成年人在年輕時期也常見,而以慢性居多,此時浮腫則非其特徵。而病情一旦惡化,就和急性腎炎一樣,臉部出現浮腫。
總而言之,臉部的浮腫和腎臟病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一有浮腫,應趕快接受尿液的檢查。如果是腎臟病,尿液中一定含有蛋白質。
腎臟病嚴重時,腎機能不健全(腎指標值,例如:BUN、eGFR、Creatinin、甚至鉀離子會異常),而有腎不全的現象,浮腫的情形也會更形嚴重。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保健預防上也較為困難,建議先找家庭醫師做第一線鑑別診斷評估後,再做必要的追蹤與照會或治療。

Q: 心臟病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因心臟病而引起的浮腫,是因為心臟的「幫浦(pump )」作用惡化,發生心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的現象,使血液流通的功能減弱,而導致浮腫的症狀。
這時,如果長期持續一定的站姿或坐姿,因為重力的關係,腳部容易有浮腫現象。要是長期躺在牀上,在身體的背面,也就是仰睡時,背部或腰部亦會浮腫。
這種情況顯示心臟病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也就是說,心臟病初期並沒有浮腫的症狀,所以很難及早發現而加以治療。建議先找家庭醫師做第一線鑑別診斷評估後,再做必要的追蹤與照會或治療。

Q: 肝病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肝炎,若病況嚴重,也會有腹水(ascitis)的現象。這時會出現黃疸,是急性肝炎的特徵。
肝病患者有腹水的現象,是肝硬化的症狀。而肝硬化當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除了腹水,應該還有其他的症狀。
因此,和心臟病一樣,肝病也很難經由浮腫發現。腹水嚴重時,腹部會像青蛙一樣的浮腫,非常痛苦。
但,現在大部分都可以用藥物治療,所以不必像以前一樣,用針刺進去,把水吸出來。
得知患肝病後,只要在家庭醫師與專門醫師的合作指導下,進行正確的生活管理,找出病因好好治療也可提升醫療病程品質。

Q: 營養失調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會!! 腳氣病(beriberi)乃是缺乏維他命B1而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是食物營養缺乏而引起營養失調的一種代表。
過去,只要是腳部浮腫,都被認為是腳氣病。除了兩腳有浮腫的現象外,還有倦怠感。
第二次大戰後,隨著生活素質的提高,罹患此病者已逐漸地減少了。
近年來,在年輕人有兩腳浮腫的現象。此乃是偏食而引起的營養失調。因此,飲食生活的問題,重新被注意。
極端偏食導致營養不良後,所產生的疾病並不限於腳氣病,同樣也會和其他疾病發生關連。浮腫只是這些疾病的代表症狀之一。

Q: 和荷爾蒙(內分泌)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荷爾蒙的作用和浮腫的關係很密切,因此和荷爾蒙有關的疾病,有的就有浮腫的現象。
例如:黏液水腫和甲狀腺機能低下有關。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庫辛氏症候羣( Cushing’s syndrome)等,都是特殊的情況,除了浮腫外,還有其他的症狀比較更應值得注意。
實際上,因疾病而引起的浮腫,並不比因受藥物而引起的更多。尤其是風濕症,常因使用類固醇,而導致月亮臉、水牛肩和手部的浮腫。往往在用了類固醇之後,馬上就發生,應儘快告訴主治醫師。
註:所謂的流行性耳下腺發炎(腮腺炎),則和浮腫無關。

Q: 血管和淋巴管的疾病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血管因故阻塞而不通,血液中的水分會滲出來,該部位就會浮腫。淋巴管也有相同的現象。尤其手腳的一部分如發生浮腫,很可能是這些原因。
例如靜脈炎、靜脈血栓、靜脈瘤等的靜脈疾病,或因為動脈血管運動障礙而引起的雷諾氏病,則有浮腫的現象,此時,多半是一邊的手腳有疼痛、麻痺等情形。
由淋巴管所引起的特殊疾病中,有一種名絲蟲病,淋巴絲蟲病(lymphatic filariasis),又稱為象皮病(elephantiasis),是由寄生蟲引起淋巴管的障礙,而感到疼痛、發燒,同時還有浮腫的現象。另外,有一種名乳靡尿,尿液呈白濁狀,會發展成象皮症。

Q: 妊娠毒血症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妊娠後半期有浮現象的人很多。若除浮腫外,還有高血壓、尿蛋白等症狀,就表示很危險。所以,定期接受檢查十分必要。
妊娠毒血症,在妊娠時期本來就是最需要提防的疾病。
浮腫,孕婦自己可以發覺,可是,高血壓和尿蛋白很可能被忽視,所以到妊娠末期,定期檢查的時間差距要縮短。

*Q*: 發炎和過敏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 會!!
皮膚、黏膜、肌肉、關節有了發炎現象,該部位多少都會有點浮腫。因為發炎本身就是液體成分滲出的現象,所以當然會浮腫。
而在肌炎、腱鞘炎、關節炎、蜂窩織炎、丹毒、皮膚化膿 、皮膚被昆蟲咬、皮膚遭到感染、養寵物者被過敏原感染(例如:貓癬、狗癬)時,病灶區周圍也會浮腫。
還有一種名為血管神經性水腫的較特殊過敏疾病,尤其容易發生在臉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經過數小時到數日即可消失。
血管性水腫會發紅、疼痛或發熱:病人在接觸到過敏原後會出現皮下腫脹的症狀,血管性水腫的主要症狀是皮下腫脹,會發生在臉、咽喉、聲帶、嘴唇(香腸唇)、四肢和腹股溝周圍,腫脹區域可能。類似皮膚病中蕁痲疹(是屬於過敏性的一種)。
其他,如果水腫發生在腸道會造成胃痛,喉嚨、聲帶或舌頭腫脹更可能使病人呼吸困難。除了血管性水腫外,還可能伴隨蕁麻疹的症狀。

Q: 腫瘤或白血病會引起水腫浮腫嗎??
A:細胞數目增加而使組織腫起來的狀態,稱之為腫瘤。其中惡性的有癌(carcinoma)或肉瘤(sarcoma)。因為多餘的肉腫,使靜脈和淋巴管受到壓迫而發生浮腫。尤其是胸部中央的縱膈洞部分的腫瘤、乳癌、淋巴結腫瘤,很容易發生浮腫。
其他,在腫瘤中比較特殊的是白血病、 何杰金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又名淋巴網狀細胞肉瘤),都會引起浮腫。

Q: 中風、膠原病、血清病會有水腫浮腫症狀嗎??
A:會!!
因為腦中風而在身體發生局部性麻痺時,會有浮腫的現象,這是由於血管運動神經發生障礙而引起。還有所謂的脊髓空洞症,也有類似的情形。脊髓空洞症 (Syringomyelia). 所謂的脊髓空洞症,是指某些原因造成脊髓腔中心積水擴大,會引起臨床上神經症狀。
膠原病中的鞏皮症(systemic sclerosis,SS),皮膚會起硬化,在這之前,上肢會先發生浮腫。此疾病是一種多系統性之自體免疫性疾病,進行性全身系統硬化,特徵是結締組織過度增生而沈積在皮膚、血管,造成皮膚緊繃、硬化及血管內壁細胞異常增生。臺灣盛行率是每一百萬人有10.9 位會發病,好發在40 歲左右的女性。
血清病(serum sickness)是指由於注射動物血清後所並的發一種免疫複合物性疾病,因過敏而引起的血清病,也是特殊的例子,最初的症狀就是浮腫。

Q: 有沒有是非疾病引起的水腫浮腫呢??
A:
1. 睡姿:
長期疲累或睡眠不足,在早上起牀時,臉部會有浮腫之感。牀單或枕頭的花紋,暫時印在臉上時,也會有輕微的浮腫。當然,如果情形嚴重,就必須接受尿液檢查,只要沒有尿蛋白,則是生活不正常而引起的生理性情況,而非疾病。
2. 肥胖或運動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3. 站立工作者:
平常較常見的是,膝蓋以下部位的浮腫。工作時必須站著,或整天伏案的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罹患此症的機率很大;到了傍晚,所穿的鞋子會變得很緊。這是因為靜脈充血所致,和運動不足也很有關係;也可能是受了營養失調的影響。
4.緊身衣:
職業婦女穿貼身衣褲而引起浮腫的例子很多,這是物理性的束縛,而導致血流不暢,所造成的浮腫,稱之為貼身衣浮腫。當然,只要不繼續使用,情況就會改善。
5.飲食不均衡:
鹽分過多,缺少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維他命等,也容易發生浮腫。
6.月經快來時:
女性有很多在月經前會發生浮腫,而在更年期亦有浮腫的症狀出現;程度都很輕微,若無其他特別的症狀,則是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是屬生理性的,無須擔心。
7.老化:
年人時常有浮腫出現,一般認為是組織老化的現象。但也有可能是疾病的開端,所以仍須注意。

認識水腫浮腫

眩暈

首先說明,頭暈和眩暈是不同的症狀,但都被認為是感受器官平衡的問題,但這兩種症狀是完全不同的。頭暈是一種不平衡的空間整體感覺。眩暈時,患者會感到自己在晃動或周圍環境在旋轉。
與其說眩暈(vertigo)是疾病(disease)不如說那是一種症狀(symptom)。 眩暈是一種自我感覺,明明沒有地震或ˋ晃動,但病人自覺周圍的環境在天旋地轉,而且眩暈會導致頭暈(dizziness)。它會讓你感到頭暈和失去平衡。嚴格來說眩暈(vertigo)不是一種疾病(disease)。眩暈的現象並不一定有特定的毛病,或是不正常的狀態,日常生活上我們也常有這種經驗,有時候突然站起來,就會有眩暈的現象。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眩暈Q&A

Q:眩暈會遺傳嗎?
A:雖然眩暈不是遺傳性的。如果是繼發型暈眩而有,頻繁的眩暈發作可能涉及遺傳因素。

*Q:什麼疾病會引發眩暈?
A:許多綜合徵或病症可導致眩暈。這些包括: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BPPV):最常見的眩暈原因。
BPPV 通常是由頭部位置的改變觸發的。
患有 BPPV 的人在躺下、坐起或在床上翻身時經常會感到眩暈。
•美尼爾氏病:這種情況會導致耳內積液,導致眩暈發作。梅尼埃病還可能伴有耳鳴(耳鳴)、波動性聽力損失或耳朵脹滿感。
•迷路炎:如果內耳迷路發炎或感染,則稱為迷路炎。耳迷路容納前庭耳蝸神經,它將有關聲音、位置和頭部運動的信息傳輸到大腦。迷路炎患者經常會出現頭痛、耳痛、視力改變、耳鳴或聽力損失。
•前庭神經炎:前庭神經的這種炎症可引起眩暈。前庭神經炎類似於迷路炎,但不會改變您的聽力。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可能會出現眩暈、噁心或視力模糊。
•膽脂瘤:反复耳部感染可導致中耳出現非癌性皮膚生長。這種情況被稱為膽脂瘤,它會導致頭暈、眩暈和聽力損失。
•偏頭痛。
•某些藥物。
•中風。
•心律失常。
•糖尿病。
•頭部受傷。
•長期臥床。
•帶狀皰疹在耳朵內或耳朵附近。
•耳部手術。
•外淋巴瘺(當內耳液滲入中耳時)。
•換氣過度。
•高血壓。
•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 ——當您站立時血壓會降低。
•共濟失調,或肌肉無力。
•梅毒。
•耳硬化症(影響中耳的骨骼生長問題)。
•腦病。
•多發性硬化症(MS)。
•聽神經瘤。
•COVID-19可引起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和眩暈。



Q:再以系統分類,可引起眩暈的疾病(organic induced)分類大綱有哪些呢?
A:
1.全身代謝型疾病的原因:
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紫斑病、維他命缺乏症、妊娠中毒症等。
2.腦神經的原因:
動脈硬化症、腦中風(腦出血、腦梗塞、蛛蜘膜下出血)、高血壓腦症、癲癇、頭部外傷、腦腫瘤、腦炎、髓膜炎、腦梅毒、腦神經症等。
3.耳鼻的原因:
中耳炎、內耳炎、耳管狹窄、梅尼艾病、耳硬化症、聽覺神經障礙、前庭神經炎、良性發作性頭位眩暈症、突發重聽、韓特爾氏病(耳帶狀疱疹)、蓄膿症等。
4.眼睛的原因:
曲折異常(遠視、近視、亂視、老花、不同視)、斜視、眼肌麻痺、青光眼。
5.精神的原因:
神經質、官能症、心身症、歇斯底里症、外傷後的心因性目眩等。
6.其他原因:
頸椎、頸肌的異常、藥物的障礙(鏈黴素等的副作用)、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Q:非因疾病(nonorganic)也會引起眩暈嗎?
A:
會的! 如下:

(1) 腦缺氧
(2) 姿勢性低血壓
(3) 眼睛的疲勞
(4) 自主神經失調
(5) 腸胃的失調
(6) 更年期症狀
(7) 暈車、暈船
(8) 過度疲勞、睡眠休息不足
(9) 運動不足,精神過度緊張




Q常見的眩暈症狀有哪些?
A:
•噁心和嘔吐。
•平衡問題。
•耳鳴。
•頭痛。
•暈車。
•耳朵裡有一種飽脹感。
•眼球震顫,其中眼睛不受控制地左右移動。


Q:請問眩暈有哪些類型?
A兩種主要類型:
1.外周性眩暈(peripheral type vertigo):內耳出現問題時,會發生這種情況。
2.中樞性眩暈(central type vertigo):大腦出現感染、腦腫瘤、外傷性腦損傷或中風問題時。

Q:眩暈發生在何年齡?性別??
A:
1.:眩暈發作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在 65 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常見。
2.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眩暈。懷孕者也會經歷眩暈的情形。

Q:眩暈有多常見?
A:眩暈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約有半數的人終其一生至少會經歷過一次眩暈。

Q:眩暈會持續多久?
A:平均而言,眩暈發作持續幾秒到幾分鐘。然而,在嚴重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會經歷數小時、數天、數週甚至數月的眩暈。


Q:壓力會導致眩暈嗎?
A:壓力本身不會引起眩暈,但會導致內耳功能障礙。

Q:常見的眩暈治療方法有哪些?
A:藥物治療、前庭康復、Canalith 重新定位程序 (CRP)、手術。

認識眩暈

發燒與體溫

恆溫動物有很多,人也是恆溫動物(也就是隨時維持一定體溫的動物。)但嚴格說來也並不一定,同一個人在早上體溫較低,傍晚時就有略高的傾向。有差別較大的人,也有差別較小的人。而且,這種變動的程度,也會因日子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並且受環境、生理、身心的動態影響。一般而言,平均正常體溫為攝氏 37 度 ( 70%以上的人,體溫平均值約在36.8~36.9°C )。當體溫比正常升高時,表示免疫系統有正常反應而正在抵抗感染。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當發燒超過 38°C 及以上的溫度,進行治療,醫師進行治療。
發燒是體溫高於37.3°C,是身體對病理變化的自然反應之一。建議治療的體溫是38°C 及以上的溫度。測量體溫的最佳方法是使用數字溫度計。

<簡易發燒分類 : (-38-39-41-法) 如下>:
1微燒:37.3-38℃
2中度發燒: 38-39℃
3高度發燒: 39-41℃
4超高熱: >41℃

發燒是體溫高於正常值。這是身體病理變化的自然反應。
*對於成年人來說,發燒是指您的體溫高於38℃。
*對於孩子來說,發燒是指他們的體溫也是高於38℃(直腸測量);37.5℃(經口測量);或 37.3℃(在腋下測量)。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診所

發燒與體溫Q&A

Q:有哪些疾病會引起發燒?
A: 發高燒當然有原因,即使是微燒,發生了異常現象總是有它的原因,但不一定由疾病引起。沒有病也會有發燒的情況。
所以無須對發燒太恐懼,但不注意它也很危險。因為,不及早追究原因,有時也會造成失去治療的時機。
a• 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b• 血管栓塞疾病,如肺血栓、靜脈血栓合併感染。
c• 單核細胞增多症
d• 很多感染病,例如一般中耳炎、感冒、AIDS、SARS、 COVID-19、扁桃腺炎、肺炎、尿路感染、急性腎盂腎炎、尿道炎、膀胱炎、腦膜炎、瘧疾、胃腸炎都有發燒現象。
e• 免疫性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
f• 藥物作用:包括:
1.賀爾蒙效應,如黃體素;
2.藥物過敏反應產生的發燒;
3.斷藥後反應,如海洛因。
g• 癌症,例如白血病。
h• 其他不明原因,通常稱為不明熱(FUO)。目前醫學上很多持續性發燒仍未知原因。

Q:什麼是發燒的主要症狀?
A:
注意力下降、溫度升高(高於 38°C)、發冷、顫抖、臉紅或皮膚熱、疲勞、肌肉痠痛、頭痛、發汗。

Q:孩子發燒怎麼辦?
A:
1. 孩子微溫時(家長尚且可再觀察):
會讓孩子只是感到不舒服,但看起來活動力不受影響者、仍然頑皮、常常仍能正常吃喝。他們的發燒應該會在幾天內消退。
2.孩子高燒時(建議家長將孩子送醫治療)::
a. 您孩子的發燒持續高於 38°C、昏睡、嘔吐、抽筋、活動力下降。
b.或服用ibuprofen或acetaminophen等藥物還不能減輕發燒者。
(註: 17 歲以下的孩子服用aspirin,有雷氏綜合症之虞。)
c.有些孩子對發燒有可怕的副作用,稱為熱痙攣(febrile convulsion),應即刻送 醫。這種情況發生在 2% 到 4% 的 5 歲以下兒童中。癲癇發作會導致抽搐。發生這種情況時,讓孩子側臥,不要塞東西在他們嘴裡,立即撥打 119。

Q:人體的體溫都是一成不變嗎?
A: 有人因為反覆量體溫而造成情緒不安,甚至有人接近強迫症似的瘋狂每3分鐘量一次。所以必須先了解有關體溫的常識,以及發燒的意義。
常態下體溫會有0.4從月經來潮到下一個排卵期是低溫期,而由排卵到下次月經來潮則是高溫期。在高溫期,大部分的女性,體溫約在37.2~37.3°C。的合理小波動。有人體溫高於正常水平卻沒有其他疾病症狀,不表示有問題。而且一個人的體溫全天都在變化(註:人體溫度一天內的變化:早上4點左右最低,下午6點最高。)並隨著許多正常的活動和情緒而變化。
例如,壓力、興奮、厚重的衣服、食物、某些藥物、
月經週期(從月經來潮到下一個排卵期是低溫期,而由排卵到下次月經來潮則是高溫期。在高溫期,大部分的女性,體溫約在37.2~37.3°C。)、
運動都會使體溫升高。此外,兒童的體溫往往比成人略高。

Q:如何測量體溫?
A:顧及環保、以及當今科技進步目前已電子測量儀居多,傳統水銀儀器已少用。
測量體溫的最佳方法是使用:
1.口腔、直腸、腋窩(腋下)、插入的溫度計。
2.或使用額溫偵測器、耳膜溫度的電子耳溫偵測儀器。
3.2019年因為有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現多以電子儀器遙測(廣泛用於海關、大賣場、演唱會、公共場合)或是以不接觸皮膚的額溫槍槍來檢測。
4. 夏天在冷氣房裏,皮膚表面也會變冷,可以改用耳溫槍或測量口溫。

Q:什麼時候需要聯絡家庭醫師?
A:
如果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請盡快就醫:
• 抽筋痙攣
• 發燒伴有頸部僵硬、精神錯亂或易怒。
• 持續兩小時38°C 以上。
• 持續兩天°C以上。
• 高燒伴有皮疹、昏睡、嘔吐、食慾不振。
• 畏光(受光刺激)。
• 脫水(尿量減少,眼睛凹陷,沒有眼淚)。
任何超過41°C成人發燒都是危及生命的醫療緊急情況,立即撥打 119。

Q:什麼是正常體溫?
A:要先知道什麼是正常體溫,才知道自己有沒有發燒。沒有異常的感覺而一直反覆量體溫,大概只有神經質的人及女性為了記錄基礎體溫才會如此( 註:
如月經來潮的女性會因內分泌的週期,而有所謂開始進入排卵後的高溫期。故而應用基礎體溫來測出排卵期。)
70%以上的人,體溫平均值約在36.8~36.9°C從月經來潮到下一個排卵期是低溫期,而由排卵到下次月經來潮則是高溫期。在高溫期,大部分的女性,體溫約在37.2~37.3°C。所以正常體溫超過37°C的人非常多。何況正常體溫變動較大的人,一天多半的時間都在37°C以上,有這種傾向的人稱高體溫體質。如某人早上體溫不到36°C者(低體溫體質者),這種人測出的體溫就算只有37°C,也算是發燒。
一般而言,通常12歲以下的體溫也稍高,62歲以上的人體溫則稍低,這是一般常識。
因此38°C以上的體溫,對任何人而言都屬病態的異常發燒。
微燒時的判斷較則屬專業家庭醫師的判斷,換言之,測量出來的體溫是否為病態,這種判斷對一般民眾極為困難。
建議民眾,平常就應養成測定記錄體溫的習慣,才能了解自己正常體溫的範圍。

Q:會產生微燒的病理病因有哪些??
A:會發燒的疾病,都可能產生微燒(<38°C)的症狀,但是慢性、斷續的微燒狀態,產生的機會並不很多。
容易感冒的人,在治癒後如果又復發,常會繼續微燒的情形。慢性支氣管炎,以及支氣管擴張症引起急性症狀時,也會有微燒的情形,結核病亦如此。
腎炎及肝炎、肝硬化等,會斷繼產生微燒,由於內膜炎、寄生蟲而致微燒者也有。意外的,女性易患的貧血也有很多有微燒的症狀,子宮內膜炎也有類似情形。在耳鼻科的範圍內,扁桃腺發炎和鼻竇炎是較常見的微燒的原因。
特殊情形方面,即指各種癌症,如各種膠原病及小孩易患的血癌,所引起的微燒症狀,亦是不容忽視的。

Q:會產生微燒的非病理病因有哪些??
A:正常體溫變動的範圍並不一定,由於生活條件的種種差異,會有比平常稍高或稍低的情形。所以一時性的體溫上升或高體溫的狀態,也可能會有。
例如:
1.天生體質的高體溫
基本體溫較高的人,並不是由特別病因引起的,當然無須接受治療。
2.酷暑的環境
人類是恆溫動物,平常體溫不會因為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有所上下;但體溫調節機能萎縮的幼兒,只要穿得過多,體溫就會上升。有些成人也有這種傾向。而天氣較熱時,體溫會稍為升高的人也有。
3.身體脫水
和酷暑環境有間接關係,如果在水分不足的狀態下,體溫的調節機能較差,也會有發燒的情形,特別是小於6歲的嬰幼兒若脫水嚴重時,容易有高燒現象困擾。
4.飲食後、運動後、沐浴後
體內機能活潑時,體溫會多少上升的人,並不稀奇。在激烈的興奮狀態下,也有人會自覺體溫升高。
5.月經週期的後半期的高溫期
是生理式的高溫代表,不產生微燒反而是異常。只要有記錄基礎體溫,便容易了解。
6.懷孕初期
隨著月經週期,女性的體溫會產生「經月性的週期性」的變化,這是因為荷爾蒙活動的支配,所以懷孕初期會連續微燒的女性相當多。
7.運動不足
這是常見的原因,既無其他病態的異常,也沒有其他生活上的原因時,只要有運動的習慣,就不會產生微燒的人也有。又,就算有微燒,卻不感覺有熱度的人也很多。
8.肥胖引發微溫
類似運動不足。可能是體溫調節較不順,忽然變胖的人,或比年輕時肥胖的人,只要減肥了,就不會再有微燒的情形。
9.勞累或睡眠不足
人疲勞過度就會產生微燒,這是長久以來就知道的道理。當然身心作息狀況一恢復,自然會好轉。
10.精神疲勞頭暈頭痛
精神壓抑如過分強烈,將和運動不足一樣,會使體溫的調節不夠活潑,所以不少人會產生帶有熱感的微燒,當然也更容易惡性循環,造成睡眠不足、運動不足。

Q:熱的類型?
A:
1.高燒不退的情形稱稽留熱稽留熱(continued fever)。
2.高燒在一天中的某個時候特別高,其他時候則稍為降低的,弛張熱又稱敗血症熱型。是指體溫常在39度以上,波動幅度大故稱弛張熱(remittent fever)。
3.高燒和微燒在數天之間交替產生,稱間歇熱(intermittent fever)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發熱類型,體溫驟升可達39 以上,持續數小時,又迅速降至正常水準或正常以下,間歇數小時至數日又如此反復發作,常見于瘧疾。

Q:發燒或體溫和體質有關係嗎??
A:任何事情都有個人差異,體溫和發燒時的感受,也由於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正常體溫較高或較低,都是體質的關係;容易發燒和不容易發燒也一樣。
稍為發燒,也就是微燒的時候,會起敏感反應,感到不舒服;容易全身倦怠的人,是因為對發燒缺乏容忍力。相反的,有人在發高燒時,仍然能夠繼續工作,這可說是對發燒容忍力較強的人。
以上情況完全是體質的關係,不能說和健康的好壞有關。對發燒沒有容忍力,很容易讓人認為全身的抵抗力較差。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對身體不適的狀態較為敏感者,就維護健康而言,則較為有利。
發燒也是一種身體的反應,必要時沒有發燒反應,反而是令人傷腦筋的事。年紀愈大的人,對一切的事情反應也遲鈍包括免疫系統也退化,因此不易發燒。因此,65歲以上的人一旦發燒就不可等閒視之。
常人說正常體溫較高,容易發高燒的人較為熱情,但不管是否較為熱情,都表示身體在某種程度有活動性的傾向,跟好壞無關。
以前也常聽說手冷的人比較無情抵抗力差,相反的,身體冷的則較熱情;這也只是皮下脂肪厚度的問題,因為脂肪的組織血管分布較少,容易被外面的空氣冷卻。

認識發燒與體溫

林爾文 揚明家庭醫學科-醫療綜合多科

《《 主治項目:全科全人的部定 #家庭醫學 專科醫師 》》

*《咳嗽》:原因有10種以上原因之精確診療。
*《常見感冒》:小兒、成人上呼吸道感染、鼻塞、鼻水、咽喉痛、打噴
嚏、頭痛、發燒。
*《耳鼻喉科》:耳鳴、中耳炎、鼻竇炎、耳痛、耳屎、沙啞、耳鼻喉癌
診斷。
*《皮膚科》:青春痘、皮癬、疥瘡、狼瘡、蟲咬、香港腳、帶狀泡疹
、汗皰疹、疣、雞眼、尖圭濕疣、皮蛇(帶狀皰疹)、濕疹、
下陰搔癢。
*《內兒科》:動脈硬化、胃酸過多、腹痛、發燒、頭痛、新陳代謝異常、
糖尿病、高血壓、 心臟病、肝炎、腸胃炎、胸痛、
頭暈、痔瘡血便、癌症診斷。
*《婦科》:更年期障礙、經痛。
*《泌尿科》:尿道炎、腎盂腎炎、膀胱炎、攝護腺腫大、膀胱過動症。
*《性病》:淋病、菜花、梅毒、泡疹、披衣菌、 性病特檢。
*《身心科》:失眠與睡眠失調、憂鬱症
*《健康檢查》:成人健檢、#超音波檢查、一般健檢、骨密檢查
*《特設》:減肥門診、耳鳴暈眩、外傷縫合、#外傷處置
抗癌門診、青春痘、青春防老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